九游娱乐-九游引领中国娱乐游戏潮流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九游娱乐官方网站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7-31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11亿元,同比2024年第一季度同期增长26.86%;归母净利润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5.64亿元,同比2024年第一季度同期增长43.76%。  生益科技立足于终端功能需求的解决者,始终坚持高标准、高品质、高性能,高可靠性,自主生产覆铜板、半固化片、绝缘层压板、金属基覆铜箔板、涂树脂铜箔、覆盖膜类等高端电子材料。产品主要供制作单、双面线路板及高多层线路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11亿元,同比2024年第一季度同期增长26.86%;归母净利润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5.64亿元,同比2024年第一季度同期增长43.76%。

  生益科技立足于终端功能需求的解决者,始终坚持高标准、高品质、高性能,高可靠性,自主生产覆铜板、半固化片、绝缘层压板、金属基覆铜箔板、涂树脂铜箔、覆盖膜类等高端电子材料。产品主要供制作单、双面线路板及高多层线路板,广泛应用于高算力、AI服务器、5G天线、新一代通讯基站、大型计算机、高端服务器、航空航天工业、芯片封装、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控医疗设备、家电、消费类终端以及各种中高档电子产品中。

  在市场地位方面,根据美国Prismark调研机构对于全球刚性覆铜板的统计和排名,从2013年至2023年,生益科技刚性覆铜板销售总额已跃升全球第二,2023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4%。

  公司早在2005年着手攻关高频高速封装基材技术难题,面临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前已开发出不同介电损耗全系列高速产品,不同介电应用要求、多技术路线高频产品,并已实现多品种批量应用。与此同时,在封装用覆铜板技术方面,公司产品已在卡类封装、LED、存储芯片类等领域批量使用,同时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在更高端的以FC-CSP、FC-BGA封装为代表的AP、CPU、GPU、AI类产品进行开发和应用。

  公司于2011年获得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于2011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国家电子电路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愿景是成为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子电路基材研发工程化平台、中国高端电子电路基材技术标准的主导者。针对行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持续不断地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为适合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不断地推出具有高增值效益的系列新产品。企业经过持续二十余年的技术研发,已沉淀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可以配合到用户的各种需求,及时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代代产品。

  研发方面公司投入新一代服务器平台用无卤甚低损耗覆铜板的技术研究,为满足市场对下一代通用OKS服务器、AI服务器以及224Gbps传输链路等的需求,在超低损耗树脂、铜箔技术开发、混压翘曲、HDI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实验、考察、验证,满足终端客户的性价比要求,并解决了混压翘曲等结构性问题;在应用于云服务超算的高端AI服务器方面,研究开发应用于云服务器超算的高端AI服务器的高端印制电路板,并实现产业化;在下一代网络技术1.6T以太网主板的研究开发方面,公司研究对高速信号传输、信号完整性、可加工性、可靠性超高要求的印制电路板产品,抢占下一代1.6T以太网产品市场、确保公司长期在核心网络主板加工的技术优势。

  AI需求不及预期,公司研发不及预期,PCB行业竞争激烈,PCB核心上游材料成本高企。

  业绩概要: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4亿元(同比-2.41%),归母净利润7576万元(同比-4.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7281万元(同比-7.25%),对应EPS为0.18元,报告期内公司计提了5576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绝大部分来自存货跌价损失。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同比-9.75%,环比+13.2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40万元(同比-19.04%,环比+181%)。

  需求平淡,锆系列产品盈利性承压:2024年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下游化工设备等领域需求表现较为平淡,竞争加剧导致供求关系有所恶化,同时叠加上游原材料进口价格维持高位,对公司整体锆系制品价格和盈利性造成压制。虽然全年锆系列产品销售量实现同比26.4%的增长,但整体营收同比基本持平,毛利率为26.38%(-4.73pcts)。尽管面临外部环境带来的较大经营压力,但公司在一些细分领域依然取得了一定进步。海绵锆方面,子公司辽宁华锆目前拥有年产5000吨生产能力,全年销量突破2800吨,市占率超过50%,同时在现有部分生产线基础上对设备进行改造,形成1300吨核级海绵锆生产项目,同期核级锆开发成功,产品质量获得下游客户认可,2025年该项目将建成投产,预计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氧氯化锆方面,传统涂料等下游需求表现疲软,因此公司也针对性的对辽宁华祥二期年产4万吨氧氯化锆项目进行了调整,暂缓项目推进,并优化前期投入(锆铪分离),后续公司将专注高端应用领域和固态电池电解质领域;

  关注镁铝合金业务进程:公司参股公司宁德汇智镁铝科技(原名宁德文达镁铝)目前正积极开发大型一体化压铸产品,向新能源车及储能等领域下游客户提供铝镁合金电池PACK结构件,公司将充分发挥企业在材料端的研发和产能优势、宁德当地丰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市场。此外镁铝合金轻量化产品在建筑、船舶等领域也有望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关注锆铪分离和固态电池进展:针对市场对于战略级高纯金属铪产品的需求,公司基于现有产业链布局,已立项开展新型锆铪分离技术的开发,目前处于工艺小试开发验证阶段,并与南京佑天达成战略合作,积极布局核级海绵锆市场。在固态电池领域,锆基材料因适用于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等固态电解质,其需求有望随固态电池的发展而日益提升,三祥新材作为国内锆基材料的领军生产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链协同优势。公司前驱体材料锆基氯化物,在卤化物固态电解质中已得到验证,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优势。目前公司已向清陶能源等固态电池头部企业供货,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随着固态电解质各个技术路线的发展,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投资建议: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传统锆系列产品承压下行,但随着锆铪分离和固态电池等新的应用方向的延伸,以及镁铝合金新业务的推进,公司业绩有望重拾增长趋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3/16.6/20.7亿元,同比增长26.4%/24.5%/24.9%,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9/2.7亿元,同比增长81%/40%/38%,对应PE68X/49X/35X。给予“增持”评级。

  事件概述:2025年4月29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11亿元,同比增长28.65%;归母净利润-1.9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16亿元,亏损有所收窄。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良好费用控制,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2)公司2025年一季度末合同负债达到8.08亿元,而2024年末为4.94亿元,合同负债大幅增加,或预示公司业务景气度将有所提升。

  国内领先的全栈智能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紧抓核心根技术推动龙头地位不断强化。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明确提出自身定位及使命:公司定位自身为中国领先的全栈智能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使命为用数字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在人工智能大趋势下,公司以全栈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助力行业智能化转型。1)基础设施层,持续投入研发高效的DenovoX天元智算服务平台等AI算力基础平台,增强鲲鹏&昇腾原生开发能力、AI大模型性能调优能力,构建软硬智能产品能力矩阵;2)平台层,专注新型智能技术平台研发,包括AISE软件工程平台、天璇AI知识库平台、天璇智能体工程平台等核心产品;3)应用层,以咨询为牵引,基于软通天璇MaaS大模型服务平台,加快行业AI原生应用创新,服务人工智能及大模型创新智能应用场景,快速助力企业大模型应用落地。

  紧抓基础软件+核心硬件,龙头地位不断强化。1)硬件方面,公司信创终端产品线紧跟国产化技术路线的快速更新迭代步伐,全面布局并深入开发应用最新一代国产CPU的各类终端产品;AIPC产品线上市发布高性能AI台式机产品,提供高性能本地AI计算能力,实现隐私保护的同时,帮助用户提升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启动自有产品搭配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相关开发工作,覆盖台式机和教育多媒体产品品类。企业级业务方面,成功推出鲲鹏新一代通用服务器机型、昇腾AI服务器机型及基于昇腾算力卡的AI工作站产品,实现公司产品在通用算力和异构算力上的全面布局。2)基础软件方面,公司作为OpenHarmony设备统一互联技术标准筹备组首批项目共建单位,牵头主导并参与多项统一互联技术标准发布,首批实现与HarmonyOS互联互通,助力鸿蒙生态统一互联。

  投资建议:公司的硬件+“鸿蒙+欧拉+高斯”三大基础软件+AI平台的布局已经正式形成,自身稀缺性凸显。短期利润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官方波动不改长期发展前景,同时公司业务仍在快速发展,向机器人领域的积极布局有望打开公司长期发展空间。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4、7.10、9.8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2X、78X、56X,维持“推荐”评级。

  25Q1:产品端,液体乳/奶粉/冷饮营收分别同比-3.1%/+18.6%/-5.3%,液奶降幅收窄明显,随着25Q2迎来低基数,有望恢复增长;奶粉业务维持强势;冷饮业务在库存去化下,小幅下滑,当前库存去化基本完成,随着Q2旺季来临,增速有望环比恢复。

  24年:产品端,液体乳/奶粉/冷饮营收分别同比-12.3%/+7.5%/-18.4%,液奶持续去化渠道库存,为25年恢复增长奠定基础;奶粉业务贡献全年主要增量,婴配粉/成人粉均迎来高增。

  25Q1:毛利率同比提升1.9pct至37.7%,主要源自原奶成本下降及高盈利奶粉业务占比提升。同期,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同比-1.5pct/-0.7pct/+0.1pct/+0.1pct,费用投放持续优化。由于24Q1出售煤矿,导致投资净收益高基数,受此影响,归母净利率同比下降3.4pct至14.8%。剔除此影响,公司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2.6pct至14.0%。

  24年:毛利率同比提升1.3pct至33.9%,其中液体乳/奶粉/冷饮毛利率分别同比+0.6/+2.9/-1.0pct,成本红利持续兑现。同期,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同比+1.1/-0.2/+0.1/-0.4pct,销售费率上升主因费投力度加大以去化渠道库存。综上,公司归母净利率同比下降0.96pct至7.3%。

  经过24年渠道库存去化,公司今年经营基础更加稳健,Q1报表已有较好反馈,随着Q2低基数来临,公司业绩有望逐季修复,全年目标完成无虞。

  迪哲医药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核心产品快速放量,创新管线接力布局

  事件:2025年4月30日,迪哲医药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0亿元(+294.24%);归母净亏损8.46亿元,亏损同比收窄23.63%;扣非归母净亏损8.99亿元,亏损同比收窄22.56%;经营性现金流-6.51亿元。2025Q1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96.32%);归母净亏损1.93亿元,亏损同比收窄14.15%;扣非归母净亏损2.19亿元,亏损同比收窄13.84%;经营性现金流-1.32亿元。

  核心产品纳入医保目录,销售实现高速增长。2024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94.24%,归母净亏损同比收窄23.63%。核心产品舒沃替尼实现首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商业化销售,同年6月公司第二款核心产品戈利昔替尼获批上市,在取得药品注册证后2天首批处方落地。2024年11月,舒沃替尼和戈利昔替尼均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获得充分体现其临床价值的合理定价,新版目录于2025年1月正式实施,两款产品在纳入医保后销售持续高速增长,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6.32%,亏损同比收窄14.15%。

  舒沃替尼海外进展顺利,戈利昔替尼突破治疗瓶颈。2025年1月舒沃替尼二线及以上治疗EGFRExon20insNSCLC上市申请获FDA受理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一线insNSCLC获中美两国突破性疗法认定,全球Ⅲ期注册临床WU-KONG28正在16个国家和地区顺利推进。2024年6月戈利昔替尼基于全球注册临床JACKPOT8B通过优先审评在国内获批上市,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治疗PTCL的高选择性JAK抑制剂,单药治疗r/rPTCL的mOS达24.3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期首次突破两年以上。

  持续布局全球创新接力管线,填补临床治疗领域空白。公司全球首创的LYN/BTK双靶点抑制剂DZD8586和新一代高选择性EGFRTKIDZD6008入选2025年ASCO大会;其中DZD8586针对C481XBTK突变和非BTK依赖性BCR信号通路激活的耐药突变,可完全穿透血脑屏障,目前正在开展国际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有望为BTK经治的B-NHL患者带来全新治疗选择。DZD6008在三代EGFR-TKI耐药及多线治疗失败、脑转移的患者中显示出优异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目前正处于国际多中心剂量递增研究阶段,有望填补NSCLC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投资建议:迪哲医药作为坚持源头创新的生物医药企业,目前已迈入研发和商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两款处于全球注册临床的领先产品舒沃替尼、戈利昔替尼均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多款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研发管线正在顺利推进。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88/16.47/30.3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2、-1.18、5.09亿元,经过DCF估值模型测算,公司合理市值区间为244.46-328.16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管线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出海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2025Q1公司业绩环比明显改善,看好公司主业持续回暖,维持“买入”评级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2.71亿元(同比-24.0%),归母净利润5.39亿元(同比-4.2%),扣非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2.6%)。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9亿元(同比-20.67%,环比+61.66%),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6.70%,环比+22.46%),扣非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同比-6.39%,环比+39.91%)。2024年及2025Q1业绩下滑主要系数字营销业务结构调整及游戏业务流水波动影响所致。基于对公司业务预期,我们下调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1/7.20/7.68(2025-2026年前值为7.08/7.8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7/1.74/1.8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7.2/15.6/14.6倍,我们看好扑克牌业务持续增长及游戏随产品周期改善带动公司业绩回暖,维持“买入”评级。

  2025Q1公司利润端表现出较强韧性,归母及扣非归母净利润降幅均收窄至个位数,主要得益于:(1)毛利率提升:2025Q1毛利率为44.27%(同比+6.47pct),或由于高毛利的游戏业务占比提升或扑克牌业务提价所致。(2)费用控制: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2.7%至0.63亿元,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1.9%至0.40亿元。

  游戏业务方面,公司旗下《指尖捕鱼》等捕鱼类产品市场地位领先,具备长周期运营能力,公司通过子公司参股的《天天爱掼蛋》等新品类布局,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扑克牌业务扩产提价逻辑持续,随着年产6亿副扑克牌生产基地项目逐步建设投产,有望带动公司突破产能瓶颈,为公司整体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通过战略投资布局的球星卡平台卡淘作为国内头部球星卡交易平台,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增长潜力较大。数字营销业务,随业务结构调整完成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带动的广告市场需求回暖,有望迎来复苏。

  配用电加快海外本地化布局、拓展品类,新能源融合产品设计能力、提升集成供货竞争力

  营收分板块来看,2024年智能配用电营收45.35亿元,同比+13.35%,其中海外营收29.40亿元,同比+9.77%,国内营收15.95亿元,同比+20.61%,公司加快推进海外本地化经营实体建设,欧洲、拉美、非洲均有新生产基地启动建设或投入生产运营,持续拓宽配网产品海外市场品类,加快推进配网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新能源营收1.43亿元,同比-12.32%,海外,公司持续打造工商业微网的设计能力、集成供应能力和本地化实施能力,在亚洲、非洲、拉美、欧洲均实现了新能源业务的布局落地。在国内,公司积极融合公司配电和新能源的产品设计制造能力,积极打造有竞争力的集成供货能力,成功中标千万级充电场站EPC总包项目以及大型光伏电站配套项目,为新能源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发布2024年及25年一季度财报。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7亿元,同比-1.58%,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57.64%,扣非归母净利润9亿元,同比-61.12%。2024Q4单季营收114.1亿元,同比+33.04%,环比+33.10%;归母净利润6亿元,同比-39.52%,环比+66.4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35.35%,环比+153.65%。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87亿元,同比+61.19%,环比-18.58%;归母净利润实现4.31亿元,同比+727.3%,环比-28.1%。

  生产经营方面,公司科学组产,灵活调整原料配置;调整优化冶炼分离产线结构,大幅提升单镧、单铈生产能力;以市场为导向,推行小品种稀土产品研产销一体化机制,实现无油碳酸铈、低氯根碳酸铈等小特新产品投放市场,实现12款新开发固态储氢材料批量化生产与销售。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实现营收46.96亿元,同比+0.87%,归母净利润6.24亿元,同比+29.5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3亿元,同比-21.57%;25Q1单季度实现收入13.01亿元,同比+86.41%,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39.1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49.42%。

  产销双增,产能有序扩张。2024年,公司铸件产量/销量分别为49.19/49.04万吨,同比分别+9.49%/+9.58%,产品订单状况总体平稳,产销基本平衡,产能利用率有所提高。截至2024年12月31号,公司已经形成70万吨铸造产能,42万吨的精加工能力,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铸造产能利用率,优化精加工产能布局,构建“一体化交付”产业链。同时公司在2024年5月成立了本溪辽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铸造用高纯生铁的生产和销售,7月成立了肃北浙新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风力发电业务,逐步丰富企业产品线,谋求增加企业利润点。2024年公司毛利率17.31%,同比-1.17pct,主要受风电铸件行业竞争影响。

  政策红利驱动,区域布局加速。2025年3月5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指出,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有序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基于对西北地区风电建设的研判,公司已实施西北地区风电项目配套产能的建设并投产,并拟定了后续功能提升目标,不断扩展提质增效的空间。目前,减少风机大型化后大型产品长距离运输困难和高额的物流成本,更快速、高效服务西北、华北地区风电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铸件行业的影响及竞争力;同时公司24年主营业务外销毛利率29.63%,盈利能力优于内销业务,海外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持续拓展业务,聚焦核心技术升级。2024年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35%/4.01%/-1.23%,较上年同期分别变动-0.51pct/+0.22pct/+1.00pct,整体费用结构稳健,费用管控能力持续保持良好水平。公司围绕以球墨铸铁件为核心的产品体系,持续推动关键技术创新与改造,在注塑机、风电、船舶等领域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2.27亿元,已拥有最大重量250吨的大型球墨铸铁件铸造能力,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74项,其中发明专利66项,技术成果不断丰富。通过技术突破,公司成功将球墨铸铁应用于大兆瓦风机轴类产品,使其性能达到锻造轴同类水平,展现出显著的成本竞争优势。同时,公司积极推进该技术在核反应棒废料储存与转运领域的延伸应用,助力破解核电发展瓶颈,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是风电铸件领域龙头,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乏燃料储运有望贡献新增量。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0、8.17和9.74亿元,对应EPS0.69、0.79和0.95元/股,对应PE17、15和13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近期发布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2.28亿元,同比下降2.61%,实现归母净利润7668.03万元,同比下降41.38%。2025一季报公司实现营收6.03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归母净利润1693.60万元,同比增长16.91%。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2024年受外部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以及战略布局的MEMS传感器IDM产线、激光器封测产线、超声波仪表等新业务在还未能实现有效业绩产出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得公司2024年业绩有所下滑,其中新业务对2024年净利润的影响约-4992.79万元,若扣除此影响,公司2024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约3.21%。分业务来看,传感器实现营收3.41亿元,同比增长28.05%,毛利率33.81%,同比下降1.43pct;智能仪表实现营收9.95亿元,同比增长0.42%,毛利率40.38%,同比提高0.22pct;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实现营收5.42亿元,同比下降19.72%,毛利率22.92%,同比下降4.09pct;公用事业实现营收3.00亿元,同比下降0.98%,毛利率0.81%,同比提高3.27pct。公司的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84%/9.58%/9.48%/0.96%,分别同比提高0.64/1.22/1.11/0.46pct,期间费用率为29.85%,同比提高3.43pct。

  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营业务是以传感器为核心,结合智能仪表、数据采集、地理信息和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构建了“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AI”的系统解决方案,业务覆盖传感器、智能仪表、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居家智能与健康及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意在“成为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引领者”。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19.4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3.95亿元,CAGR为11.08%,对应的归母净利润也从2.06亿元增长到2.76亿元,CAGR为15.92%。2023年之后,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以及郑州汉威公用事业出表的影响,公司业绩有所下滑。2025一季报公司实现营收6.03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归母净利润1693.60万元,同比增长16.91%,业绩拐点已经出现。

  公司深耕气体传感器行业二十多年,现已打造出包含芯片设计、敏感材料、制造工艺、封测技术等全流程的传感器核心技术平台,具备国内领先的气体传感器研发和生产技术。公司掌握厚膜、薄膜、MEMS、陶瓷等核心工艺,能够生产半导体类、催化燃烧类、电化学类、红外光学类、光致电离类、激光类等主要种类气体传感器,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稳居气体传感器领域龙头地位。公司在继续巩固传统环保、安防类传感器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产品研发,丰富传感器产品线,横向拓宽压力、流量、红外、温湿度、加速度、振动、超声等多门类纵向拓宽行业应用(家电、汽车、储能、光电器件)方面持续发力巩固龙头地位。家电领域:基于NDIR、半导体等多种技术路线,完成制冷剂传感器开发,并获得国内首个冷媒检测传感器CQC认证证书,填补了市场空白;汽车领域:AQS传感器持续获得定点并实现批量应用,H2、光线等传感器在性能方面同步取得新突破,提升了汽车电子领域优势;储能领域:采用全新结构和材料的电化学CO、H2传感器,在寿命、可靠性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光电器件领域:完成高性能热释电火焰传感器的开发,并通过材料改进实现更远距离的精准探测。完成CO、H2,以及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热失控监测方案。

  公司依托传感器核心技术,生产了多样化且种类齐全的智能仪器仪表,主要包括探测器、报警控制器、便携式检测仪、家用检测仪、环保监测仪器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安全、市政监测、环境监测、燃气安全、智能家居与健康等领域,在石油、化工、燃气、冶金、电力行业客户基础广泛,市场竞争力突出。在燃气仪表领域,以TDLAS技术为主的激光甲烷泄漏监测技术取得突破,激光版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管网地听设备、智能压力监测及PPB级激光巡检车全面推向市场,同时重点布局光学领域新产品—非制冷手持式红外气体泄漏检测仪,并加大超声类燃气计量表的产品研发。工业安全仪表领域,持续推进安全类仪表在产品迭代、品质提升、场景应用开拓及技术平台建设方面的研发工作,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公司围绕机器人业务做了一系列动作:1)产品方面: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传感器产品储备,包括柔性触觉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MEMS压力应变片、气味嗅觉传感器(电子鼻)等,目前已构建起覆盖“触觉-平衡-力控-嗅觉”的多维产品矩阵,为机器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多种感知解决方案。例如柔性触觉传感器主要用于电子皮肤,可以为机器人执行复杂、精细动作,做好感知基础。惯导类传感器用于感知空间方位和运动姿态。六维力传感器可实现多维力与力矩的精准测量,帮助机器人完成精细、复杂动作;2)客户方面:公司已与比亚迪等近二十家机器人整机厂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合作,例如送样、个性化方案定制、小批量供货等;3)业务端:机器人业务主要由子公司苏州能斯达(控股55.34%,小米参股5%)和宁波韧和科技(参股26.68%)展开,其中苏州能斯达深耕柔性传感器赛道十余年,掌握了柔性压阻、柔性压电、柔性温湿度、柔性电容四大核心技术,确立了柔性压力传感器、柔性压电传感器等七大产品系列,柔性微纳传感技术水平及产业化程度国内领先,已经开始给多家机器人整机厂商提供电子皮肤及指腹类传感器。机器人业务布局不断完善,未来可期。

  我们看好公司传感器的市场地位以及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暂不考虑公用事业剥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预测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22、1.51、1.85亿元,EPS分别为0.37、0.46、0.5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10、90、7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机器人行业发展及公司业务推进低于预期的风险、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99亿元,同比下降24.98%,归母净利润-6083.5万元,同比下降337.45%;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01亿元,同比增长63.93%,归母净利润-2315.32万元,同减亏717.46万。分产品来看,2024年公司智慧场景解决方案实现收入4.5亿元(同比-37.62%),云服务及大数据实现收入1.46亿元(同比+30.37%),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实现收入1.04亿元(同比+4.51%);期间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0.55%/7.22%/5.47%/-0.45%,同比+4.03pct/+1.73pct/+1.58pct/-0.09pct;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42.69万元,同比增长36.08%。

  公司积极布局并不断开拓金融法律科技领域,拓宽新兴业务发展格局,致力于为金融纠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解决方案。多元解纷平台在2024年案件数量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平台接收的案件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数倍。主要应用在金融借款合同、信用卡、融资租赁合同、车贷等多元化纠纷类型。目前平台已入驻特邀调解组织超过20家,入驻调解人员超过1,800人。多元解纷平台已在浙江省、重庆市、安徽省等多家法院相继落地开展业务。2024年公司调解相关业务已实现收入超过4,500万元,为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增长动力。同时,在自主研发层面,公司已取得多项软件著作权,涵盖多元解纷、执前督促、OCR识别系统、智能语音机器人、异步调解机器人、人机结合外呼等软件或系统,进一步为相关业务发展赋能。

  公司与头部互联网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等相关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取得较好的成效。公司与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围绕金融科技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应用前景展开多轮交流与探讨,并在业务合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落地成效。

  公司依托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等优质合作伙伴搭建司法大模型技术生态;另一方面,公司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智慧法院和金融法律科技两大业务板块进行持续创新,为激发司法行业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公司围绕新兴业务进行人才布局和组织结构升级,从拥抱变化到创造变化,组建北京及上海核心项目团队、资产处置团队、AI创新团队及战略发展中心,明确项目团队创新发展责任,未来将进一步围绕平台化运营及生态伙伴管理,AI技术会更加聚焦在新兴业务场景的落地应用。同时,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加大软硬件研发力度。研发团队专注于机器视觉识别、视觉分析、音频分析及语音优化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并将其与空间管理、音视频通讯产品基座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具体业务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系统效率,减轻人工工作负担,特别是在需要大量人工重复劳动的场景中,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环境监控、视频监控和自动巡检等任务,显著的提升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8.44、10.20、12.40亿元,EPS分别为0.16、0.24、0.3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16、76、52倍,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交通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约664亿元,YoY-1.02%;归母净利润254亿元,YoY+1.54%;不良率1.30%,拨备覆盖率200%。

  净利息收入较为稳定。2025年一季度,交通银行营收664亿元(YoY-1.02%),其中净利息收入426亿元(YoY+2.52%),占营收比重64.2%;非息收入238亿元,同比下降6.79%。2025Q1拨备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4.25%、+1.54%。

  非息收入方面:2025年一季度,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16亿元,同比-2.40%,较2024年末改善11.76pct。投资净收益方面在债市波动环境下同比下降10.79%。

  2025年一季度,我们测算交通银行净息差约1.20%,环比下行7bp,同比-7bp。结合2024年底公司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成本率来看,因2024年LPR多次调整,新年存量贷款重定价可能是公司2025第一季度净息差下行的主要原因。另外,负债端定期存款占比较高,利息支出调整幅度可能不匹配贷款利率重定价。

  资产端:2025年一季度交通银行生息资产总计14.75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信贷投放和金融投资依旧是企业规模增长的主要动能,2025一季度分别同比增长8.7%、8.9%,环比增长4.3%、2.2%。生息资产结构上,贷款、金融投资、同业及拆放、存放央行占生息资产比重较2024年末分别变动+0.91、-0.13、-0.85、+0.06pct。

  负债端:2025年一季度交通银行计息负债余额12.37万亿元,同比增长9.6%,较2024年末增速增长4.6pct。其中,存款规模同比增长4.8%,环比+5.4%。负债结构上,存款、发行债券、同业负债、向央行借款占计息负债比重分别变动+0.35、-0.34、+0.73、-0.73pct。

  资产质量:2025年一季度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1.30%,较2024年末改善1bp。拨备覆盖率200%,环比下降1.5pct。

  资本充足:2025年一季度,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25%,环比增长1bp,同比下降4bp。可能主要因为公司一季度贷款投放力度较大,拉动风险加权资产增长。另外,在低息差环境下,公司进行内源性资本补充空间可能受限。

  保利发展发布2024年报。公司收入利润均下滑,但销售排名稳居首位,土储结构不断优化,负债结构优化,资金成本优势明显。受地产销售下行影响,我们下调2025-2026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8、65.6、75.1亿元(2025-2026年原值为141.9、151.0亿元),EPS分别为0.47、0.55、0.6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估值分别为17.6、15.3、13.3倍,我们看好公司低价项目结转完成后业绩持续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3116.7亿元,同比-10.1%;实现归母净利润50.0亿元,同比-58.6%;经营性净现金流62.6亿元,同比-55.1%;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3.9%和3.1%,分别同比-2.1pct、-2.0pct。2025Q1公司实现营收542.7亿元,同比+9.1%;实现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12.3%;经营性净现金流16.6亿元,同比实现转正。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1)结转毛利率同比-2pct至14%;(2)计提减值准备合计约55.3亿元,影响归母净利润33.4亿元;(3)投资净收益同比-19%。为确保可转债工作顺利推进,2024年分红方案延迟审议。

  2024年公司实现签约金额3230.3亿元,同比-23.5%;实现签约面积1796.6万方,同比-24.7%;公司销售排名稳居第一,38城销售占比同比+2pct至90%,市占率同比+0.3pct至7.1%。公司2024年优化土储结构,拿地总土地款683亿元,同比-58%,其中一线%;当年开盘销售金额172亿元,动态销净率超过9%。截至2024年末公司土储建面6258万方,其中存量项目占比较年初下降20%。

  公司2024年新增有息负债1664亿元,新增负债综合成本同比-22BP至2.92%。截至2024年末,公司有息负债3488亿元,同比下降54亿元,综合成本降至3.1%,较年初下降46BP,资产负债率同比-2.2pct至74.3%,连续四年下降;年内直接融资余额699亿元,占有息负债比重20%,同比+3.7pct。

  事件内容:4月24日晚,公司披露2024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2亿元、同比增长26.44%,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6.64%;同时公布2024年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4月28日晚,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2025Q1实现营收3.90亿元、同比增长13.98%,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2.53%。

  受益于轴类、转向节类产品需求景气,公司2024年营收及净利润均实现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5.62亿元、同比增长26.44%,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6.64%。1)2024年公司营收延续良好增势,主要系轴类及转向节类业务驱动增长。公司核心产品包括转向节类、轴类、轮毂轴承类、节叉类、球头拉杆类、高压共轨类六大类,2024年依次实现收入增速62.46%、55.06%、26.16%、5.52%、3.02%、-7.73%;轴类及转向节类产品收入增速显著高于公司整体收入增速。公司公告显示,轴类产品方面主要系上汽变速器、舍弗勒、采埃孚、蔚来、利纳马等对曲轴、平衡轴、空心轴等产品需求较高,转向节类产品则系采埃孚、汇众汽车等对汽车转向系统和悬架系统中的转向节、控制臂等产品的需求增长。2)受毛利率波动影响,公司净利润增速略低于营收增速。2024年公司毛利率20.02%、较2023年同比下行1.24个百分点;主要系原材料成本同比抬升43.08%,同时“高性能锻件生产线月底开始产能爬坡,毛利率受到一定影响。

  或受美国关税政策、毛利率波动等影响,2025Q1公司业绩暂时承压。2025Q1公司实现营收3.90亿元、同比增长13.98%、较2024Q4营收同比增速环比下行6.83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2.53%,较2024Q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环比下行2.51个百分点。1)对于单季度营收增速放缓,预计主要系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尽管2022年公司外销有近一半面向欧洲等地区、直接出口美国的占比不足1%,但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美国是欧盟汽车最大的出口市场,2024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向美国出口总价值达384亿欧元;2025Q1美国关税政策推行,路虎、捷豹等欧洲车企纷纷宣布暂停发货,或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供应链厂商出货量产生影响。2)对于单季度营收增速高于净利润增速,主要系毛利率同比下行1.77个百分点所致。一方面,“高性能锻件生产线进入产能爬坡阶段,对应单季度毛利率自2024Q1的21.73%降至20%以下;另一方面,2025年国内汽车降价潮持续,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受进一步压缩,据乘联会统计,2025年1-2月共有28款车型降价,新车平均降价额达3万元、降幅达12.6%。

  展望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延续良好增势的背景下,公司持续开拓锻造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或助推经营发展稳中向好。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行,汽车产业发展进一步获得提振;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Q1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07.5万辆、同比增长47.1%。1)客户方面,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进入了戴姆勒、宝马、大众、特斯拉、比亚迪、通用、奥迪、福特、蔚来、理想、小鹏、上汽、长城、奇瑞、吉利等知名整车厂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定点开发项目;其中,特斯拉、比亚迪、戴姆勒、宝马、大众、通用、蔚来、理想、小鹏、福特、奇瑞、吉利等项目已批量应用。2)新产品方面,公司在2023年便研制出IGBT铜散热板、热管理系统阀岛和剂侧流道板等产品,目前部分产品已实现销售。为支撑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公司积极推进配套产能的建设;“高性能锻件生产线产能扩建募投项目”已于2024年5月进入投产阶段,“精密锻造生产线技改及机加工配套建设项目”则将于2025年5月开始投产;2024年,公司又相继开展了“汽车轻量化锻件精密加工项目”、“年产1,000万件汽车轴轮锻件锻造及机加工项目”、“新型轻量化精密成型汽车零部件产业化二期”、以及针对新产品的“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IGBT高精密散热铜板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其中前两个项目已处于厂房建设阶段。

  公司积极将锻造件产品拓宽至机器人、航天航空等新应用领域,拟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2025年,公司新设分公司“芜湖三联锻造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及航空部件研究院”,以拓展公司在机器人和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能力;目前,分公司的主要产品已涵盖行星减速器、丝杠、轴齿、齿轮、传动齿等与公司目前锻造工艺相近的锻造产品,有望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伴随着政策支持的持续加强、机器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财闻网预计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同时,低空经济的崛起与飞行汽车的突破亦为航天航空发展注入了较强动能,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预计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抬升至1.06万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2024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展望2025年,公司与采埃孚、舍弗勒、博世、麦格纳等核心客户合作精进,同时阀岛等多个新能源热管理项目陆续放量,公司业绩稳健向好的确定性较高。长期来看,公司是汽车锻造件核心供应商,始终配合下游需求持续推进产能建设,同时亦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应用领域,或助推公司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考虑到美国关税对主要出口地区欧洲的影响、以及产能爬坡与降价潮导致的毛利率波动,我们略微下调公司业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9.39亿元、24.56亿元、29.2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1%、26.7%、19.1%;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2.44亿元、2.9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9%、32.6%、21.8%;对应EPS分别为1.16元、1.54元、1.87元,对应PE分别为21.5x、16.2x、13.3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风险、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海外业务开拓风险、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原材料价格风险、技术创新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等。

  九州通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经营表现稳中有进,“三新两化”成果丰硕

  流感高基数导致扣非业绩承压,REITs发行增厚利润。2024年全年和2025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15.33%、80.38%,主要系公司首期Pre-REITs和REITs上市发行带来利润增厚,其中Pre-REITs发行增加2024年净利润5.76亿元,REITs发行增加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4.38亿元。在季节性疾病等特定因素影响下,2023年流感退烧相关品种销量大幅增加,同期高基数导致2024年业绩承压,收入略有增长,扣非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若剔除上述特定因素影响,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88%(考虑Pre-REITs发行的影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4.89%,整体经营表现稳健。

  持续推动“三新两化”战略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2024年公司围绕“三新两化”战略投入达2.22亿元,同比增长42.37%。新产品CSO业务收入192.67亿元,其中销量过亿品规52个,累计引进药品及器械品规2247个;新零售好药师加盟药店超过2.9万家;新医疗“九医诊所”会员店达1377家;数字化及AI智能化项目达47个,研发投入3.46亿元,同比增长24.32%;不动产证券化拥有超300万平方米医药仓储物流资产及配套设施,后续将有序进行公募REITs扩募上市。

  医美业务高速增长,参与奥园美谷重整投资。2024年公司医美业务收入8.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0.47%,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11.64%。2025年4月公司公告参与奥园美谷重整投资,拟出资6.73亿元受让奥园美谷3.6亿股转增股票,预计标的股份不低于奥园美谷重整后总股本的20%,公司作为本次重整最大受让方或将成为控股股东;未来奥园美谷将与公司现有医美业务对接合作,形成医药与医美产业链融合发展。

  投资建议:九州通作为全国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以传统分销业务为基本盘,积极推进实施“三新两化”战略,引导CSO、新零售等创新业务快速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02.66/1688.51/1776.69亿元,同比增长5.57%/5.36%/5.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56/30.11/32.69亿元,同比增长9.92%/9.25%/8.58%,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10/9/8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政策变动的风险。

  分业务板块看,2024年公司智能电网业务实现营收28.47亿元,同比增长10.70%,毛利率为29.52%,同比提升0.61Pct;数能融合营收12.36亿元,同比增长11.05%,毛利率为22.41%,同比提升0.03Pct;能源低碳营收12.19亿元,同比增长26.43%,毛利率为22.98%,同比下降0.94Pct。

  订单方面与经营计划方面,年报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506.97亿元,其中2024年新签在手订单290.06亿元。公司同时公布营收计划,2025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645亿元,同比增长12.34%,发生营业成本473.24亿元,期间费用77.41亿元。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7亿元,同比+17.5%;实现归母净利润3.74亿元,同比+31.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29.6%;略超市场预期。

  2025Q1调峰水电受益于来水偏丰,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31.1%。受调峰水电站来水同比偏丰,调峰发电量增加,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

  2024年底公司在运抽水蓄能1028万千瓦,在建及已核准1080万千瓦。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运总装机达1296.42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1028万千瓦、新型储能65.42万千瓦、调峰水电203万千瓦。抽水蓄能:截至2024年末,公司抽水蓄能投产装机总规模1028万千瓦。在建抽水蓄能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包括广东的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120万千瓦)、电白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广西的南宁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灌阳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钦州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贵港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玉林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新型储能:2024H1公司新型储能电站累计建成装机规模65.42万千瓦/129.83万千瓦时。调峰水电: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运调峰水电机组装机总规模203万千瓦。

  2024年广东地区探索抽蓄参与现货市场的试点,抽蓄电站盈利有望得到改善。2023年11月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2024年电力市场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首次提出开展抽蓄电站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的试点交易,其抽水电价、上网电价按照分时现货节点电价执行,现抽蓄容量电费保持不变,抽蓄盈利模式有望企稳回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2.35亿元、13.94亿元、15.17亿元,对应2025-2027年PE为25倍、22倍、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调峰电站来水不确定的风险、新型储能电站商业模式不确定的风险等

  川投能源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参控股水电盈利均向好,新机组投运奠定增长预期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收16.09亿元,同比+8.54%;实现归母净利润45.08亿元(扣非44.65亿元),同比+2.45%(扣非同比+3.46%)。由此计算公司24Q4实现营收5.22亿元,同比+13.09%;实现归母净利润0.86亿元(扣非0.74亿元),同比-84.64%(扣非同比-85.40%)。25Q1,公司实现营收3.64亿元,同比+41.17%;实现归母净利润14.79亿元(扣非14.77亿元),同比+16.16%(扣非同比+16.43%)。2024年,公司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4元,同比维持稳定,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43.26%,以2025年4月30日股价为基础测算公司股息率为2.35%。

  24Q4业绩主要受雅砻江公司所得税补缴影响。24Q4,公司水电实现上网电量13.59亿千瓦时,同比+15.53%;新能源实现上网电量0.87亿千瓦时,同比+54.57%。我们测算公司24Q4水电、新能源上网电价分别为0.216、0.480元/kwh,同比分别+7.83%、-22.99%。在水电电量、电价均提升、同时财务费用同比-23%的情况下,公司24Q4利润总额扣除投资收益达到0.05亿元,同比+1.52亿元。24Q4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投资收益同比-82%至1.37亿元。24Q4,雅砻江水电实现上网电量209.57亿千瓦时,同比-5.45%;上网电价0.296元/kwh,同比-5.43%;实现营业收入57.45亿元,同比-10.3%;营业收入增速与电量、电价表现相符。但24Q4雅砻江公司产生所得税14.25亿元,同比+356%,是造成单季度净利润同比-77%至2.99亿元的主要原因。

  25Q1新机组投产叠加电价结构性上涨驱动公司控股水电盈利向好。25Q1,公司水电实现上网电量8.91亿千瓦时,同比+20.57%,主要系银江水电站1#机和2#机投产所致。电价方面,25Q1公司水电上网电价为0.349元/kwh,同比+23.32%,主要由于电价签约方式改变(从2024年的全年综合交易电价签约变为2025年的分水期签约)。基于此,公司25Q1利润总额扣除投资收益为0.57亿元,同比+0.88亿元。

  蓄能支撑25Q1雅砻江电量增长,公司投资收益相应增加。2024年两河口电站首次蓄满,对雅砻江枯水期电量表现形成强力支撑。25Q1,雅砻江水电实现上网电量231.14亿千瓦时,同比+18.44%;实现净利润29.97亿元,同比+16.52%。大渡河方面,25Q1实现上网电量56.51亿千瓦时,同比-10.26%,预计盈利有所承压。综合来看,得益于雅砻江贡献的利润增量,公司25Q1投资收益同比+11.12%至14.76亿元。

  参控股发电资产进入投运期,奠定公司业绩增长预期。控股水电方面,银江水电站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全面建成投产,装机容量39万千瓦。参股公司方面,预计雅砻江短期内装机增量主要来自于新能源,目前在建项目包括牦牛山风电、柯拉光伏二期、扎拉山光伏等,合计装机容量477万千瓦;大渡河流域双江口、金川、枕头坝二级、沙坪一级水电站将于2025-2026年进入密集投运期,预计2025、2026年分别投运136.50、215.50万千瓦。

  营收同比大幅增长,规模净利扭亏为盈。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14亿元,同比提升435.90%,主要系项目结转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加所致;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317.49万元,相较于2023年的-3.30亿元转正,公司盈利能力增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38.72亿元,同比提升67.09%,主要系公司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减少。

  销售金额小幅下降,销售均价提升显著。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销售面积6.18万方,同比减少19.53%,实现销售金额53.82亿元,同比减少1.54%,销售均价(销售金额/销售面积)为8.71万/平米,较2023年的7.12万/平米提升22.33%,或系一线城市新盘占比提升所致;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规模273.14亿元,为后续项目结转提供有力保障。

  优质资源储备,深耕北京市场。2024年截至年底,公司以挂牌方式共取得5宗二级开发土地,同时抢抓棚改、城中村改造机遇,获取通州老城平房、丰台火车站站前2个城改项目,获得丰台大井城改代建项目;2024年公司深耕北京市场,天坛府网签金额刷新北京单盘记录,香山樾位居北京高端住宅销售前列,星誉BEIJING累计网签套数位列普宅入市2年去化98%,国誉燕园引入北大教育资源,望京国誉府住宅、商办产品以新中式文化地标赢得市场。

  投资建议:2023-2024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信用减值准备合计5.96亿元/27.46亿元,为2025年一季度规模净利润由负转正奠定了基础。公司作为北京市国资开发商,深耕北京多年,在投资端具备国企优势,销售端已上市项目表现亮眼,结算端已售未结资源充足。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的营收分别为262.95亿元/280.79亿元/307.45亿元,同比增幅为3.4%/6.8%/9.5%,对应2025-2027年PE倍数为10X/7X/4X。维持“推荐”评级。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持续深耕根技术,国产操作系统龙头优势不断强化

  事件概述:2025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1.98亿元,同比下滑22.69%;归母净利润-4.13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0亿元,同比下滑8.85%;归母净利润-8062.50万元。

  短期业绩承压不改长期趋势,2025Q1费用率合理优化。2024年收入及利润下滑,一是受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导致公司收入下降,利润下降;二是公司聚焦主责主业,调整业务结构,加快推动转型升级,阶段性亏损增加;三是公司对股权资产计提减值。但我们认为短期业绩承压不改长期向好趋势,信创大趋势下公司作为国产操作系统龙头,有望持续受益。2025年一季度公司费用端实现优化,管理费用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自主软件业务持续向好,收入、毛利率均实现提升。1)2024年自主软件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7.19亿元,同比增加5.01%;毛利率77.38%,同比增加4.49个百分点。自主软件产品主要包括以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软件产品,以低代码开发平台为代表的系统平台软件产品,以数字调度系统为代表的铁路专用产品,以中软防水坝数据防泄漏系统为代表的数据安全产品等。

  2)公司子公司麒麟软件主营业务定位于操作系统技术的研究、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推广,根据赛迪顾问统计,麒麟软件旗下操作系统产品连续13年位列中国Linux市场占有率第一名。2024年麒麟软件持续发力自主国产操作系统市场,在党政、金融、通信、能源等重点行业市场实现突破,区域市场优势进一步扩大。2024年麒麟软件收入14.38亿元,净利润5.02亿元,而2023年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2.73亿元、4.22亿元。

  3)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不断加强:公司麒麟操作系统在桌面、服务器、移动端等领域持续升级,性能更加先进,适配性持续增强,已适配兼容飞腾、鲲鹏、龙芯、申威、兆芯、海光等国内CPU。与AI大模型等技术融合发展,发布银河麒麟操作系统AI PC版本,银河麒麟智算操作系统等新产品。

  4)在税务领域,金税四期项目顺利实施,数字化全电票服务平台、新电子税务局、税务智慧办公平台等系统的上线和应用,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5)金融监管:2024年公司深化与监管机构的合作,在金融机构端持续发力,研发新一代统一监管报送平台,构建智慧监管体系,有望成为公司长期成长新动力。公司持续投入研发,打造全流程业态监管,深耕行业市场,打造良好品牌形象。除此之外,公司在工信、电力等其他领域依托行业优势,稳步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打造长期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是信创领域重要的“国家队”和中国电子旗下从事网信事业的核心力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网信市场、研发和技术服务体系,立足自身优势紧抓麒麟软件、达梦数据等细分领域核心资产,并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细分市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27/2.55/3.45亿元,对应PE分别为303X、151X、112X,维持“推荐”评级。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4月产销快报,4月新能源汽车批发销售38.0万辆,同比+21.3%,环比+0.7%;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37.3万辆,同比+19.4%,环比+0.3%。分品牌看,4月王朝海洋、腾势、方程豹、仰望销量分别34.7万辆、15,388辆、10,039辆、135辆。

  4月批发同比增长出口表现亮眼。公司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38.0万辆,同比+21.3%,受益出海销量提升,环比+0.7%。1-4月累计销售135.9万辆,同比+45.1%。4月新能源出口销量7.9万辆,再创新高;1/2/3/4月公司披露出口销量分别6.6/6.7/7.3/7.9万辆,1/2/3月海外上险分别2.9/2.8/4.0万辆,出海稳步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海外真实需求逐步提升,受益土耳其、巴西、欧洲等地销量快速增长,主要车型是seal U混动;一方面是受益滚装船投入:比亚迪2024年1月、11月,2025年1月分别投入1、1、2艘滚装船,自建运力提升带动销量提升,到2026年1月前,船队规模将扩展至8艘。此外,2025年,公司将加大海外市场投入,积极布局巴西、乌兹别克、匈牙利、土耳其、印尼布局工厂,同时加速出口,出海有望在欧洲、东南亚、澳新迎来快速发展,出海亦有望提振盈利。

  智驾版车型发布2025智驾平权加速。公司发布王朝海洋全系智驾版车型,首次将高阶智驾下放到7万元。我们认为,公司拥有巨大的数据优势,目前累计销售超过440万台搭载L2及以上驾驶辅助的车辆,以“规模化”与“普惠性”为底层逻辑,有望加速智驾平权,促进智驾功能成为买车重要考虑因素,鲶鱼效应或将带动其他车企追赶,正式开启中国汽车的智驾平权时代,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高端化产品大年销量、盈利向上。2025年为公司的高端化产品大年,腾势N9已于2025年3月上市,定位六座大型SUV,售价38.98-44.98万元,全系标配易三方技术,舒适度、豪华属性强,有望带动整体盈利向上。王朝旗舰车型汉L/唐L于4月上市,均搭载DiPilot300“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支持高速NOA和城市NOA等智能驾驶功能,其兆瓦闪充技术依托全域1000V高压架构与自研“闪充电池”,实现1000kW峰值充电功率,5分钟补能400公里续航,有望带动主品牌高端化。

  公司是国内稀缺的掌握高端e-PTFE膜以及气凝胶核心技术的材料企业,发展对标美国戈尔,通过技术深耕+应用创新构建了显著的竞争壁垒。公司以汽车领域为基本盘,积极拓展新能源、军工等高成长赛道,形成传统业务稳增长、新兴业务快放量的良性发展格局。公司当前处于业绩释放期(25Q1公司归母净利润2408万,yoy+43%),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工艺方面:2011年成功研发黑色e-PTFE膜,打破美国戈尔、日东电工的垄断,拉伸工艺参数(微孔直径0.1-1.0μm)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车规级防水透气需求。

  2、设备自制:核心生产设备均为自主设计/改造,非标定制化特性形成天然护城河。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约5.6%,研发人员比例提升至约20%,专利数量持续增长。

  3、应用创新:立足于核心技术,定制产品应用,如CMD产品,单产品毛利率可达50%以上,显著高于传统密封件(23fy毛利率10.7%)。

  1.基本盘:e-PTFE膜产品+传统三大件,在汽车领域深度绑定头部客户,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

  2.增长极1:CMD放量。公司CMD产品2021-2023年收入增长6.5倍,24年营收占比达27.6%;该产品单车价值量19元(2个/车),已配套奔驰、蔚来等,新募投项目满产后年产值可达2.88亿元,有望带来中期业绩弹性。

  3.增长极2:气凝胶。公司2024年气凝胶收入6512万元(同比+46.5%),毛利率35%;在建产能30万平米/年,订单稳定性较高,民用领域(石化、储能)拓展值得期待。

  3.增长极3:线年公司增资入股凌天达,该公司产品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2024年公司成立了汽车线束事业部,主要从事汽车用高性能线年已实现营收。

  盈利预测:公司产品市场为利基市场,盈利能力较强,下游不断拓展新应用领域,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46、1.93、2.5亿元,对应PE26、20、15倍,给予公司25年3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63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需求下滑、新产品的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盈利能力下滑、测算具有主观性

  民生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368亿元,YoY+7.41%;归母净利润127亿元,YoY-5.13%;不良率1.46%,拨备覆盖率144.27%。

  营收大幅增长。2025年一季度,民生银行营收368亿元(YoY+7.41%,较2024年末提升10.62pct),其中净利息收入249亿元(YoY+2.49%,较2024年末提升6.14pct),占营收比重67.6%;非息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19.34%,较2024年末提升21.39pct。2025Q1拨备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9.98%、-5.13%。导致拨备前利润与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计提力度加大,2025年一季度计提减值准备同比+42.68%,增长约33亿元。

  非息收入方面:2025年一季度,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9亿元,同比-3.94%。其它非息收入整体同比增长43.79%;其中投资净收益94亿元,同比增长58.10%。

  2025年一季度,民生银行净息差录得1.41%,环比改善2bp,同比+3bp。这可能主要来自于成本端的改善,2025年一季度公司利息支出333.13亿元,同比下降18.16%。

  资产端:2025年一季度民生银行生息资产总计7.42万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信贷投放依旧是企业规模增长的主要动能,2025一季度同比增长0.6%,环比+1.6%。生息资产结构上,贷款、金融投资、同业及拆放、存放央行占生息资产比重较2024年末分别变动+1.22、-0.52、-0.65、-0.05pct。负债端:2025年一季度民生银行计息负债余额6.97万亿元,同比增长3.2%,较2024年末增速提升1.2pct。其中,存款规模同比增长2.4%,环比+2.5%;发行债券同比增长35.0%。负债结构上,存款、发行债券、同业负债、向央行借款占计息负债比重分别变动+1.24、+0.13、-0.82、-0.55pct。

  资产质量:2025年一季度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1.46%,较2024年末改善1bp。拨备覆盖率144%,环比增长2.3pct。

  资本充足:2025年一季度,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34%,环比下行2bp。可能主要因为公司一季度贷款投放力度较大,拉动风险加权资产增长。另外,在低息差环境下,公司进行内源性资本补充空间可能受限。

  营收31亿,同比-2%,归母净利润2亿,同比-38%,扣非归母净利润2亿,同比-43%;

  截至3月31日,包括加盟和直营在内的全系统终端动态零售数据同比中个位数增加。

  销售费率29%,同比+4pct;管理费率5%,同比+1pct;研发费率1%,同比持平;财务费率同比-0.85%,同比+1pct。

  3月13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及时出台实施育儿补贴细则,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截至24年10月,全国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开始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或一次性发放现金,或定期给予补贴、实行税收减免。生育补贴政策落地后,从宏观层面看,有望带来生育率的回升,从而利好童装。

  2025年,公司将继续围绕核心关键能力深化布局,持续提升和构建洞察消费者能力、高效的商品运营能力、精准的商品开发能力、广泛的渠道分发能力、全面的供应链能力等关键能力。

  公司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坚持零售转型的方向,优化单店盈利模型,迭代52周MD机制,实现商品的精准规划与高效流转;持续强化对消费者的洞察能力,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偏好、需求和购买行为,提升商品企划能力,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商品组合;提升商品运营开发效率,使公司产品能够快速、精准地推向市场。

  25Q1:营收15亿,同比+5%;归母净利润1.5亿,同比+117%;扣非归母净利润0.9亿,同比-28%。

  深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持续完善LTPS(鲁泰生产方式),推进精益生产工作。通过开展管理及技术课题改进、星级工厂评价、技术比武等多项工作和一系列团队建设活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升质量控制、生产运营、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积极响应市场变化,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保持公司在棉纺织行业的优势地位。

  公司建设以集团总部为中心,辐射全球的市场营销网络,积极开拓新市场、新客户,聚焦优势产品推介,注重休闲品类开发,强化成本费用与风险管控。推进“大客户战略”,依托全球化产业布局、垂直生产链优势,不断完善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关系,打造共赢发展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针织面料、功能性面料和服装新品类产品的实现能力和交付能力,形成公司多品类产品互补协同的竞争优势。做好关键客户维护与服务,完善面料、服装垂直供应链合作体系,持续推动国内外面料服装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新材料和海外高档面料项目已建成投产,2026年有望实现利润贡献。公司近几年不断加大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投入,在筒子纱智能染色、纺织面料颜色数字化、5G园区智慧共享、服装高级定制智能化生产等领域已深入应用,提升生产、管理等环节的效率。

  25Q1公司营收23亿,同增25%,归母净利1.9亿,同增44%,扣非后归母净利1.9亿,同增46%。

  2024年营收65亿,同增10%,归母净利1.9亿,同减42%,扣非后归母净利1.9亿,同减39%。

  归母利润减少系计提商誉减值准1.77亿,公司于2014年完成对菲安妮100%股权收购,形成商誉116,267万。

  公司于2018-19年、2022-23年分别计提20,906万、15159万、8066万和3943万商誉减值准备。虽然菲安妮升级和年轻化改造初见成效,但因2024年国内、外整体消费环境的变化,菲安妮2024年业绩受到一定影响。

  2024年公司自营营收30亿,同减7%,毛利率32%,同减0.11pct。

  2025年公司将以审慎、回归、进取为基调,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全力把握发展机遇,围绕“聚焦主业、1+N品牌、全渠道营销、国际化”的核心战略,做好产品和服务,以精细化运营和数字化赋能为驱动,不断夯实品牌核心竞争力,持续深化加盟渠道建设与海外市场布局。

  “CHJ潮宏基”以东方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原创产品,打造国潮珠宝典范,引领国内珠宝设计潮流,历年推出的“凤影”“鼓韵”“京粹”“祥扣”“善缘”“花丝糖果”“花丝风雨桥”“花丝云起”“花丝如意”等系列产品,凭借独特的中国元素和设计美学,深受市场青睐,常销不衰。

  通过资源整合运用、用户数据化管理、公私域流量联动运营、用户场景化运营以及供应链优化等举措,公司吸引并积累了超2000万会员,形成庞大的用户基础。在品牌主力消费人群中,80后、90后及00后占比85%,其中95后和00后新生代用户占比提升明显,充分印证了旗下品牌在年轻市场中的强大吸引力与活力。

  2020年公司数字化应用取得了突破,在年初快速实现“千店千云店”的智慧云店布局,并持续优化前、中、后台的供应链架构,构建统一的商品数据管理中心,实现库存全域共享与高效管理。

  近年来,公司加速推进和优化数字化建设,借助各种数字零售应用赋能终端运营,在管理不断扩张的渠道网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为公司和加盟商提供有效数据分析,赋能门店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提升运营质量。

  此前我们发布点评认为公司积极打造时尚珠宝差异化,从近期业绩表现看,公司产品力优势持续得到市场印证,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4.7/6.3/8.0亿(25-26年前值为4.3/5.1亿元),EPS分别为0.53/0.71/0.90元,对应PE分别为19/14/11x。

  近日,新北洋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营收23.76亿元,同增8.52%;归母净利0.49亿元,同增151.95%;扣非归母净利0.27亿元,同增292.27%。公司25Q1业绩扭亏为盈,“一体两翼、三个战略成长曲线”业务战略布局基本完成。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2025Q1业绩改善,扭亏为盈。2025Q1公司营收4.96亿元,同增21.05%;归母净利0.05亿元,同增127.15%,扭亏为盈。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28.15%,同增0.80pct;归母净利率为2.04%,同比提升1.16pct;期间费用率28.55%,同比下降1.05pct。现金流方面,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00亿元,同减48.62%;2025Q1公司经营净现金流为-0.40亿元,净流出规模同比扩大55.71%。

  基本完成“一体两翼、三个战略成长曲线”业务战略布局。分业务来看,2024年第一战略成长曲线业务营业收入规模同比增长7%,其中智能自助终端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4%,智慧金融机具收入同比增长26%;第二战略成长曲线(服务运营)业务营业收入规模同比增长12%,其中新零售综合运营业务收入规模同比增长超过50%,且截至2024年底在营点位数量近万个,同比增长近60%;第三战略成长曲线(关键基础零部件)业务营收同增11%。2024年公司智能制造产品销售量为279.55万台/支,同比增长6.47%。除关键基础零部件外,公司其他业务毛利率均同比增长,其中智慧自助终端毛利率同比增长5.93pct。公司“一体两翼”协同发展,主体业务稳步提升业务规模和竞争力,保持公司稳定增长态势;两翼业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进,拓展公司成长空间。

  下游需求向好,海内外市场双轨拓展。专用打印扫描领域,随着国产化替代深化、非接触支付技术普及,国内专用打印扫描市场需求持续上扬,市场前景广阔,海外市场对专用打印扫描产品的需求量也在平稳增长。智能自助终端领域,随着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正式实施,公司智能自助终端产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至智慧社区、数字政务、智慧零售等新兴领域。智能物流装备领域,终端用户对电商购物体验的要求提高、人工老龄化导致用工成本提升使得物流自动化设备需求不断增加。公司业务全球化效果突出,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扩张。2024年公司销售触角延伸至中亚、南美等新区域,海外出口总收入同比增长达到24%,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2%,再创历史新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洲、南美市场发展势头强劲,顺利完成了泰国公司的设立和投产,海外生产能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公司积极推动新品开发与产品迭代,实现降本提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完成一维条码高速识别、变周期混合扫描、双倍频采样关键技术储备。2024年内公司新申请专利96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参与制定1项国家标准,完成6项企业标准制定及发布。现有研发人员超120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约30.5%。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达到10%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