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九游引领中国娱乐游戏潮流

从34岁跑到62岁阿汤哥跑出了《碟中谍》系列的终极浪漫?-九游娱乐官方网站
从34岁跑到62岁阿汤哥跑出了《碟中谍》系列的终极浪漫?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8-13
 从1996年到2025年,近30年的时间里,银幕里的世界被IMF小组拯救了八次,而且每一次都与时俱进、花样翻新、难度加码。  空中悬停、徒手攀岩、征服世界第一高楼等教科书级别的经典动作场面,相信会让所有看过的观众记忆深刻,也让人佩服阿汤哥的努力和拼搏。  这亦说明了《碟中谍》系列的终极内核:在任何时代,遇到任何困难,人都要敢于拼闯。  所以当《碟中谍8:最终清算》(以下简称:《碟中谍8》)的预

  从1996年到2025年,近30年的时间里,银幕里的世界被IMF小组拯救了八次,而且每一次都与时俱进、花样翻新、难度加码。

  空中悬停、徒手攀岩、征服世界第一高楼等教科书级别的经典动作场面,相信会让所有看过的观众记忆深刻,也让人佩服阿汤哥的努力和拼搏。

  这亦说明了《碟中谍》系列的终极内核:在任何时代,遇到任何困难,人都要敢于拼闯。

  所以当《碟中谍8:最终清算》(以下简称:《碟中谍8》)的预告片和海报上铺满了到阿汤哥潜深海、扒飞机的场面时,我们知道,他又在挑战动作电影实拍的极限了。

  本片于5月23日北美上映,首周末拿下6300万美元的本土票房,创系列最佳北美开画成绩。

  另外,影片的口碑方面也非常扛打,CinemaScore观众评分A-、IMDB评分7.5、烂番茄新鲜度80%,在《碟中谍》系列中排名中上。

  而在今日,《碟中谍8》正式于内地公映,截至撰稿,影片已取得超2000万票房,全天预测近5000万,豆瓣开分7.7,大概率会成为端午节档期的冠军。

  作为系列的新篇章,甚至可能是终章,这样的成绩无疑很难得,也直接证明了系列的生命力。

  特别是那个经典的导火线片头,配上经典的《碟中谍》专属BGM,仿佛30年的时间从未流逝,亦像人类的生命力,永远炽热。

  犹记得两年前《碟中谍7》那个悬而未决的结尾,伊森·亨特和IMF的队友们只是取得了短暂的胜利,面对反派人工智能“智体”的威胁,他们仍然处于下风。

  我们第一次看到亨特在电影出字幕时依然受挫的样子,于是心情复杂地度过了两年。

  《碟中谍 8》紧接着《碟中谍7》的故事,超级AI“智体”即将引爆全球核弹危机,把世界推向毁灭边缘。

  而伊森·亨特的IMF小队一定要在全世界所有核弹被“智体”控制前,彻底消灭它,完成这一拯救全人类的终极任务。

  回溯《碟中谍》系列,从VCD时代的小电视机到几层楼高的IMAX屏幕,阿汤哥带着《碟中谍》系列,为动作电影史建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先说潜水,很难想象,在如今的好莱坞大片中,能有一整场重场戏没有一句台词,只有令人窒息的呼吸声和环境音,依然看得人揪心的电影。

  片中他穿着特制的潜水衣,下潜到白令海深处的潜艇中,拿到破坏大反派“智体”的重要硬盘,却在返回途中遭遇意外,只好一层层褪去保护自己的潜水衣。

  笔者在看电影的时候知道“最后一分钟营救”是好莱坞的老套路,亨特最后一定会安然无恙,但还是忍不住在心底为他祈祷。

  这场戏的结尾,他像回归母体的胎儿一样,蜷缩起来,慢慢上浮,整个镜头也跟着一百八十度倒转过来。

  这是一处很妙的镜头语言,既预示着危机到了最高点,也说明了亨特即将要冲破“母体”,迎来重生。

  只见阿汤哥悬挂在老式飞机的机舱外,随着它爬升、下降、旋转,还要与反派格斗;

  尤其是他那张被高空气流吹变形的脸,证明了这绝非是在摄影棚里的花架子,而是真的上阵实拍。

  很难想象一个年过六十的男演员,可以这样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做出如此高难度的动作。

  该系列中的每部电影既是精彩的独立篇章,也是一部整体来看充分反映过去三十年来,世界格局变化的参考坐标。

  换句话说,每一部《碟中谍》电影都精准地踩在时代的节拍上,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电影中的任务和情节都围绕着这种复杂性展开,尤其是影片中的麦格芬设置——来自东欧的特工名单,就很有90年代特工电影的鲜明特征。

  第二部吴宇森导演的加入,为《碟中谍》系列添加了更多的浪漫元素和东方风格的柔美和诗意。

  当然,也不失一些“硬核”名场面,比如开头飞机撞山的场景,兼具视觉冲击力和故事性,广泛影响了后来的类型片。

  2006年上映的第三部,阿汤哥带着剧组来到了中国,将初具魔都形态的上海展现至全球观众的视野中,并且阿汤哥还贡献了“跳中国银行”、“古镇跑酷”等诸多名场面。

  在那之后,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开始来华取景,其中还包括另一个经典特工片系列的《007:天幕杀机》。

  在这个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这两部将最大的反派设置为一个没有实体的“智体”,可以说算是回应了这两年以Open AI为首的几家人工智能巨头公司之间的竞争,让人类社会充满恐慌与焦虑的情绪。

  “AI会不会产生意识”、“人类在这个时代还能做什么”,都是当下最热门的课题,《碟中谍》系列敏锐地抓住这一点,让这个30年的经典电影系列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

  亨特带队的IMF小组是Impossible Missions Force(不可能的任务小组)的缩写,亨特是小组的最强大脑与领袖,其他主要成员还有军师卢瑟、技术与搞笑担当班吉,以及各具魅力与风采的“谍女郎”们。

  亨特在外做任务的所有装备,都是他来提供技术支持,是名副其实的“大后方”。

  而第八部他在注定要赴死的情况下,与亨特的告别,是片中最大的泪点时刻。他的离去,也让这个系列真的有了一种终结的意味。

  第三部中,班吉正式加盟IMF小组,并且一直拍到第八部,他是系列中除了阿汤哥之外的人气王,所以豆瓣有评论调侃“班吉才是这个系列真正的女主角”。

  第五部更是发掘了北欧女演员丽贝卡·弗格森,她在剧院中拉开大长腿狙击的一幕也成了那一部电影中的一抹亮色。

  还有第六部《全面瓦解》,本来有巨星“大超”亨利·卡维尔加盟,但被一位中国功夫小子杨亮抢了风头。

  在那场被影迷和评论家津津乐道的厕所打斗中,杨亮身手矫健、拳拳到肉,把大超和阿汤哥双双揍得爬不起来,这场戏被影迷们公认是“系列最佳格斗场面”。

  《碟中谍》系列不仅在内容上紧跟时代步伐,在技术上也不断进步,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也推动了动作片领域在技术层面的探索与发展。

  早期的影片主要依靠扎实的实景拍摄和一些当时较为先进的特效技术来构建紧张刺激的间谍世界。

  但是从第三部开始,IMF小组开始与时俱进,引入3D打印技术,易容橡胶面具的质感变得越来越逼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系列开始大胆引入各种创新技术,虽然阿汤哥是“实拍狂魔”,但也要有技术的保障,才能让他在天地之间横行无忌。

  第五部的潜泳憋气换硬盘、第六部的HALO跳伞,以及第七部的摩托车跳悬崖等等,都是逼近好莱坞电影工业极限的实拍段落。

  既可以实拍,还能够保证震撼的效果,体现出了好莱坞团队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

  从第七部开始,片中那些上天入海的大场面都是由中国的Z CAM E2-F6摄影机拍摄。

  该摄影机非常小巧,能拍摄6K画质的影像,不管是悬挂在无人机上进行航拍,还是跟随着跑车翻滚,它都可以在动作戏的闪转腾挪间捕捉到最燃的瞬间,并且输出符合IMAX标准的高规格画面。

  这九游娱乐不仅因为他是该系列的制片人,更因他的巨星魅力,以及那让人敬佩的搏命实拍态度。

  就像在九游娱乐《碟中谍8》中,亨特和IMF的队友们在伦敦汹涌的人潮中一一道别,这一幕可能是伊森·亨特的结局,但绝对不会是阿汤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