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九游引领中国娱乐游戏潮流

九游娱乐文化:董竹君:前半生是艺妓后半生是传奇她的人生有多彪悍-九游娱乐官方网站
九游娱乐文化:董竹君:前半生是艺妓后半生是传奇她的人生有多彪悍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8-08
 1935年,杜月笙站在一家餐馆门外,焦急地排队等候叫号,然而等了很久,连一点动静都没有,他感到有些疲惫,甚至开始打瞌睡。终于不耐烦的他,暴怒之下命令手下去找老板娘,要求她尽快扩大店面,如果房东不愿意配合,就直接报上他杜月笙的名字。  这位老板娘究竟是谁?竟敢让上海滩的“老大”杜月笙排队等候,而且还得到了他的帮助?  她就是董竹君,一个传奇女性。董竹君出身贫苦的上海贫民窟,13岁时被父母卖入青楼

  1935年,杜月笙站在一家餐馆门外,焦急地排队等候叫号,然而等了很久,连一点动静都没有,他感到有些疲惫,甚至开始打瞌睡。终于不耐烦的他,暴怒之下命令手下去找老板娘,要求她尽快扩大店面,如果房东不愿意配合,就直接报上他杜月笙的名字。

  这位老板娘究竟是谁?竟敢让上海滩的“老大”杜月笙排队等候,而且还得到了他的帮助?

  她就是董竹君,一个传奇女性。董竹君出身贫苦的上海贫民窟,13岁时被父母卖入青楼;15岁她逃脱束缚,与一位都督结婚,但命运远远不止于此。34岁时,她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丈夫,经过艰难岁月创办了锦江饭店,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她将自己毕生的心血捐献给了国家,并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奇女子。

  1900年,董竹君出生于上海一个贫困的家庭,乳名阿源。她的父亲董同庆是黄包车夫,母亲董女士则是为富贵人家做保姆。家里经济困窘,三餐不继,孩子们几乎都死于饥荒,只有阿源顽强地活了下来。

  尽管父母文化水平低,但他们始终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于是尽全力将年仅6岁的阿源送进了私塾。阿源聪明机灵,课文背得又快又好,深得老师喜爱。

  然而,阿源11岁时,清政府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董同庆高兴地剪掉了头上的长辫子,并对阿源说:“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但他未曾料到,即便国家变天,穷人依旧命运多舛。由于董同庆患伤寒导致身体虚弱,家中负债累累,他无法继续为家里赚钱,阿源不得不辍学。

  13岁那年,家里陷入贫困,债主天天上门催债。为了偿还债务,阿源的父母将她卖给了青楼。与青楼的老鸨签下了三年的协议,规定“卖艺不卖身”。阿源并没有反抗,理解父母的无奈,她知道这是家中唯一能脱困的办法。

  在青楼,阿源很快凭借她的聪慧和清朗的歌喉成为了青楼的红人,每天有很多人要求她唱歌。在这些追求者中,有一位名叫夏之时的青年,他对阿源十分关心,不仅尊重她,还真心喜欢她。

  然而,阿源心里明白,追求她的人如过眼云烟,真正能为她着想的只有夏之时。她了解到他是被袁世凯通缉的革命党人,只能藏身在青楼附近的日租界旅馆里。这份特殊的关系让她对夏之时愈加敬佩,两人渐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就在阿源和夏之时的感情日渐升温之时,青楼的老鸨却准备将她“接客”。当时,阿源已年满14岁,身体逐渐发育成熟,青楼内的规矩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孟妈妈是阿源的监护人,她心地善良,提前告诫她要早作打算。在一个夜晚,孟妈妈告诉阿源,老鸨正与人商讨将她推向客户。阿源含泪而去,回忆起过去的苦难,她原谅了父母的决定。她决定采取行动,从这个“火炉”中逃脱。

  阿源将自己的处境告诉了夏之时,夏之时决定为她赎身,但老鸨却临时提高了赎金,要价3000银圆。夏之时暂时拿不出这么多钱,便想去借款。

  然而阿源并不希望自己被钱买走,她担心一旦依赖钱财,自己就成了交易的商品。于是她对夏之时说:“我自己想办法,不让你为我花钱。”

  在阿源的坚持下,老鸨派看守来限制她行动,然而阿源聪明机智,借着几瓶好酒灌醉了看守,趁机逃出了青楼。

  逃脱后的几个月,阿源与夏之时决定九游娱乐结婚,但在婚前,她提出了三项要求:她不愿意当小老婆;她希望去日本留学,继续深造;婚后希望丈夫主外,她则管理家务。

  婚后,阿源取了新的名字——董竹君,半个月后,两人在上海举行了简朴的婚礼。董竹君年仅15岁,夏之时27岁。婚后,他们一起去了日本,夏之时为她安排了私教,避免她接触外面的世界。董竹君利用这一机会,潜心学习,弥补自己早年贫困环境下错失的知识。

  尽管身在异国,董竹君仍心系着自己的父母,随着时光推移,她与父母的关系也渐渐修复。

  1917年,夏之时的父亲病重,董竹君带着孩子回到国内。她在夏家这个豪门世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凭借着聪明才智,她逐步赢得了公婆的认可,最终赢得了家族的支持。

  在一次家庭聚会后,董竹君再次给父母写信,并约定了见面地点。董同庆收到女儿的信后激动不已,两人久别重逢,眼泪交织,所有的恩怨随之化解。董竹君留下了一笔钱给父母,并承诺以后将接他们到四川过上好日子。

  然而,随着夏之时逐渐染上了大烟,生活开始走向颓废,暴力、冷漠接踵而至。最终,董竹君和夏之时分居,她带着四个女儿回到上海,开始了新的生活。

  初到上海时,董竹君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她从事了些小生意。虽然生意艰难,但她不断努力,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1932年,淞沪战争爆发,她的生意再次遭遇挫折,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强地拼搏。

  母亲去世后,董竹君承担了照顾父亲的责任,直到父亲去世,两人并未见证她的再次崛起。

  在经历了诸多磨难后,董竹君终于迎来了转机。一个四川商人帮助她2000元启动资金,她开设了锦江川菜馆。

  尽管这家餐馆规模不大,但其独特的经营理念使它在上海的餐饮界逐渐崭露头角,杜月笙等上海青帮大佬也常常光顾。

  随着锦江川菜馆名声的逐步传播,董竹君的生意蒸蒸日上。她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进步人士提供支持。